材質稻草
加工方式可定制
發貨方式送貨上門
儲存方式干燥
產地原陽縣
生產廠家稻夫草編制品廠
包裝方式無
發熱量零
是否染色否
是否進口否
水分低
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中,稻夫草苫制品廠始終以做好產品的質量,做好對客戶的供貨服務和其他服務,來達到對客戶的需求滿足。在 經營中稻夫草苫制品廠本著誠信經營,互惠互利,對代理經銷商做到保護好銷售利潤,及時做好供貨及貨源的儲備服務,并為代理銷售商提 供擴大市場占有率和開發新客戶指南的幫助。對客戶做到服務好每一位客戶,并提供行業中優惠的價格及充足的貨源儲備來滿足客戶的需求 。
時下已進入冬季,天氣越來越涼,可郯城縣馬頭鎮高冊、盛村、小馬頭等村草苫加工點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,20多臺草苫編織機“隆隆”聲日夜不停,一堆堆稻草轉眼間編成了規格標準質量好的草苫子。
“這些不起眼的草苫子,在蔬菜之鄉壽光、蒼山等地可是貨,這些天客戶都派員來坐陣收購,加工多少要多少。”盛村草苫加工大戶鄭慶松扳著手指算起帳來:“一臺草苫編織機可編織寬2米的草苫子2500多米,加工點收購價每米6.8元左右,除去成本每米草苫子可賺1元多錢,一臺草苫編織機就能賺到2500多塊錢,從事草苫加工的農民每天可創收六七十塊錢,有了草苫機,稻草編成了‘寶’,村里的環境也變美啦!”
富有“魯南糧倉”盛名的郯城縣年種植水稻30多萬畝。往年大量稻草因燒火不著,漚肥不爛被棄之地頭無人問津成為廢料,一些農戶干脆就在田邊一燒了之,造成了較大的浪費和污染。近幾年來,一些農民立足稻草物豐**的優勢,瞄準種植反季節大棚蔬菜、花卉栽培面積大的壽光、臨沂、蒼山等地冬季急需用大量的草苫作防護保溫的信息,利用自家產的稻草大搞好草苫、草片加工。前些年多是手工編織,在地上捋起線繩一小把一小把地把稻草勒起來編成草苫子,速度慢產量低,既不規格又厚薄不勻。一些精明的農民抓住蔬菜之鄉壽光、蒼山等地草苫子需求量大、市場前景廣闊的商機,及時派人聯系、坐陣推銷,并簽訂購銷合同。馬頭、高冊、楊集等農村信用社順勢利導,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,簡化手續,上門發放款,全力扶持農民購置草苫編織機,建立草苫加工網點。目前,全縣水稻重點產區的馬頭、港上、花園、歸昌、楊集、紅花等鄉鎮農民已購置大型草苫編織機1300多臺,大量收購稻草,實施晝夜加工,流水線作業,一臺草苫機就可加工稻草2萬多斤,不僅提高了工效,而且生產的草苫規格標準質量好,吸引了大量客戶,拓寬了市場銷路。并形成了稻草收購、草苫加工、運銷成品輸出的等一條龍式致富產業鏈,帶動2萬多農民農閑有活干、有錢賺。有些加工點當地稻草不夠用,就到周邊縣區鄉村收購,原本每公斤不值 0.2元錢的稻草目前已漲價到每公斤0.5元左右,使稻草就地變身增值,增加了農民收入。
雖是隆冬時節, 但魏廟鎮佟場村的一處草苫加工點卻是一片繁忙景象:成堆的稻草旁,三五成群的村民們正均勻地往草苫編織機上鋪草,5分鐘左右的時間,一條10米多長的草苫便出現在眼前。不光在佟場村, 魏廟鎮的楊廟、韓營等十幾個村都已經成了遠近**的“草苫加工村”,草苫加工成了魏廟鎮農民致富的新路子。
隨著全縣“三棚”的迅猛發展,農民對草苫、草繩等制品的需求也隨之上升。魏廟鎮及時組織鎮有關部門向農民群眾傳授麥草、稻草加工技術,鼓勵農民大做“草”字文章,把昔日一文不值的麥草、稻草,進行精心加工,變成了市場急需的草袋、草繩、草苫等草制品,增加了農民的收入。
“這些稻草都是從這附近老百姓手里收購的,編出的草苫主要賣給我縣和山東、安徽、河南等地的蔬菜大棚戶,用以幫助大棚菜過冬。” 楊廟村村民王英說,“加工草苫雖是季節性活,但利潤豐厚,一臺機器每戶一年能賺2萬多元,真正讓廉價的秸稈變成了‘黃金’。”
目前,該鎮從事草苫加工的農戶有100余家,有加工機械140多臺,從業人員多達500余人,年創收200多萬元。
11月3日,土柏崗鄉南神崗村農民正在庭院里加工草苫。水稻剛剛收過,當地不少農民便忙著利用廢舊稻草加工草苫,引來客商前來購買。
點“草”成金不是夢,歸昌草編有“錢”景。在盛產“姜湖”貢米的臨沂市郯城縣歸昌鄉,昔日燒鍋冒煙、漚肥不爛的廢棄稻草,在巧手農民的創意下,變成了草繩、草苫、草包片、草編工藝品等,成了發家致富的“金條”,久負盛名的“水稻之鄉”也搖身一變成了遠近**的“草編之鄉”。
日前,記者來到地處歸昌鄉道西村的郯城綠保草制品廠,一輛大貨車正在裝載壓縮好的硬如磚石的草塊。加工車間內,工人們緊張有序地將稻草放進機器內,按動電鈕開關,幾分鐘的時間,一捆草塊就壓縮完成了。據介紹,該草制品廠生產的稻草產品源源不斷地銷往甘肅酒泉、內蒙古包頭及濟南、日照等鋼鐵企業,不僅使當地的稻草得到有效利用,同時安置了20多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,人均月工資5000至6000元。
“以前,除了燒水做飯,就是喂牲口,多余的稻草沒法處理,只好被焚燒,既污染了環境,也埋下了火災隱患。如今,一畝地的稻草經過加工能賣六七百元,誰還愿意把稻草焚燒了呢?”在道西村,村黨組織郁寶銀談起草繩加工時滔滔不絕,“現在,我們村從事草繩加工的有120余戶,每人每天能收入80至100元。”
在歸昌鄉歸四村的一家草編工藝品購銷點,幾位農家婦女聚在一起,發揮心靈手巧的優勢,用一根稻草拉動了經濟。她們積極采取“量身定做”、“合同訂單”、“線上線下互動”等經營措施擴大市場營銷途徑。通過手工編織成的“饅頭筐”“鳥窩”“狗窩”等環保工藝品,成為國內外大中城市消費者的“貨”。
“吃過早飯,把該洗的碗筷、衣服清洗完,就開始編織‘鴿子窩’,能編四五十個,收入五六十元,很輕松。”該鄉馬王村65歲農家婦女張瑞俠說。
據了解,作為“姜湖貢米”的故鄉,歸昌鄉年種植水稻面積達5.6萬畝,有豐富的稻草資源。該鄉自1995年引進3臺草苫機制作草制品至今,已擁有草苫機、草繩機、草包片機3000余臺,生產出來的草苫、草繩、草包片等廣泛用于果樹、蔬菜類等物品的保暖、儲存、運輸等,產品**陜西、山西和本省的壽光、東營等地。草編行業也帶動了專一銷售草編機代理商2家,吸收當地農民工5000余人就業,年創產值**過億元。不僅解決了當地農村婦女家門口就業問題,而且讓貧困人口靠編織實現了“致富夢”。
在草制品發展過程中,該鄉從解決一家一戶難以解決的問題入手,先后在東樊、歸二、玉廟、陳莊等村設置了10余處草制品加工購銷網點,統一技術、統一標準、統一購銷。此外,他們以“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“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的形式,與全國10多個蔬菜生產地、20多個城市聯姻,實行定量生產、來樣加工等多種營銷方式,將農民群眾加工的草制品直接運送給客戶,從而拓寬了草制品的銷售渠道,促進了農民增收。
如今,一踏進歸昌鄉的各個村莊院落,到處都是編織草苫、草繩、草包片和草編工藝品的忙碌景象。
“近年來,我們鄉立足‘水稻’優勢,依托國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興村強縣**項目,發展水稻全系列產業,做足水稻加工、稻蝦、稻鴨生態共育、草編工藝品等特色文章,群眾收入大幅提升,幸福感、滿意度不斷增強,大大促進了鄉村振興步伐。”歸昌鄉黨委副、鄉長王傳海說。
愿以的產品和完善的服務奉獻給每一個用戶。稻夫草苫制品廠攜全體員工歡迎新老客戶惠顧,共求發展。
http://m.aetalk.cc